国产成人一级片-av电影一区二区-欧美射射射-赤子板栗高校教师中文-电影黄色一级片-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加勒比-激情伦有声小说-heyzo精品少妇-美臀av在线,黄色三级美女,亚洲精品国产a久久久久久,十八岁免费观看高清韩剧推荐

CN / EN
公司新聞 行業資訊

關于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“監測唯一性”指標的探討

發布時間:2008-05-20 17:52:00閱讀次數: 分享到:
 
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  孫巍 婁娜
 
  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可以監測并取證機動車的超速違法駕駛行為。本文介紹了激光測速、感應線圈測速和雷達測速等幾種不同方式的監測系統,分析了各自的“監測唯一性”指標。
ABSTRACT
Vehicles Speeding Monitor can monitor and serve as the testimony of the motor vehicles’ speeding. Several styles such as laser, induction-loop and radar are introduced herein and the respective index of Monitoring Uniquity is also analyzed.
關鍵詞:超速監測系統   激光  感應線圈  雷達  監測唯一性
KEYWOODS:Speeding Monitor Laser induction-loop  Radar Monitoring Uniquity
 
  超速駕駛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,近年來,關于如何有效地監控機動車的超速違法駕駛行為受到了各方的重視。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,俗稱為“超速電子警察”,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  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,即機動車超速違法行為監控與圖像取證系統,是測速技術與圖像采集技術的有機結合,通過實時監測機動車的行駛速度,對超速違法的機動車進行圖像取證的裝置。
監測唯一性,是指在通常的人、車、路和環境條件下,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的有效取證圖片中反映的機動車,與監測得到速度的機動車是相對應的可能性。
  從圖像取證角度看,機動車超速違法行為的取證,比其他的一些諸如闖紅燈、逆行和壓黃實線等違法行為復雜,那些違法行為往往通過一張或者數張圖片可以清晰、準確地反映機動車的違法行為,其取證的唯一性,或者說監測唯一性非常好,可以說是100%的。而對于超速違法行為,很難通過幾張圖片反映其違法過程。正因為此,作者對幾種常見類型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進行了分析,并探討其“監測唯一性”指標。
1常用交通測速技術的比較
  目前,常用的交通測速技術主要包括:激光測速、感應線圈測速和雷達測速等幾種,其主要性能特點如表1所示。
表1:常見交通測速技術性能比較
測速方式
優  點
缺  點
激光測速
1、測速精度非常高
2、監測距離遠
1、受氣候、光照的影響較大
2、調試對測速性能的影響很大
3、通常只能監測一個車道的車輛,捕獲率相對較低
感應線圈測速
1、線圈電子放大器已標準化
2、技術成熟、易于掌握
3、超速車輛捕獲率高
1、修理或安裝需中斷交通
2、影響路面壽命
3、易被重型車輛、路面修理等損壞
雷達測速
1、測速精度較高
2、一臺設備能夠監測多個(2至4個)車道的車輛
1、抗干擾性能相對較差
2、惡劣氣候下測速性能差
3、不能監測低速(通常<20km/h)行駛的車輛
 
2 利用激光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
  目前,利用激光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主要是移動式的。在天氣晴朗、光照良好的條件下,將系統放置在路邊、天橋等地,由交警通過人工控制激光測速設備監測通行的機動車速度,并對超速行駛的機動車進行圖像采集、取證。
對于利用激光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,由于取證的圖像上往往能夠反映激光的“標志”,因此,其“監測唯一性”是100%的。
3 利用感應線圈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
  感應線圈測速,其工作原理是將兩個(或多個)感應線圈之間的距離(L)與機動車通過對應線圈的時間(t)之比值作為機動車的行駛速度值(V)。
3.1 常見的感應線圈測速方式
  目前,最常見的感應線圈測速方式體現在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(俗稱“治安卡口”)上,現分析典型系統的線圈設置,如圖1所示。
  首先,分析感應線圈寬度的設置要求。常用的圖像采集設備(攝像機),其分辨率為768×576(或者768×288)像素。系統往往需要號牌識別功能,必須保證圖像中號牌的水平分辨率不少于100個像素點,通常為100至160個。因此,視頻區域的有效寬度為2.0米至3.3米,考慮到前號牌安裝在中間的情況,實際可以監測寬度為2.5米至3.8米的道路上車輛的行駛情況。因此,將感應線圈設置為2.0米至2.5米是合適的。
  其次,分析感應線圈間距的設置。感應線圈間距的設置是影響測速精度的關鍵。一般來說,由于線圈之間的干擾與車長的因素,線圈間距越大,測速精度越高。實際使用時,通常設置線圈間距為4米至8米。
3.2 系統的“監測唯一性”指標分析
  首先,討論來自同一車道機動車的干擾。正如上面的分析,如果設置線圈寬度為2.0米至2.5米,考慮到機動車(主要是指汽車)本身的寬度約有2米至3米,因此,兩輛機動車同時通過感應線圈的幾率非常低,可以忽略不計。也就是說,如果線圈設置合適,來自同一車道機動車的干擾幾乎不存在。
  其次,討論來自相臨車道機動車的干擾。從感應線圈利用“距離時間比”的測速原理上來分析,來自相臨車道的機動車干擾存在有一定的可能性,如圖2所示。
  當線圈間距設置較大、機動車速度較低時,存在這樣的可能性:當1#車輛通過1#線圈之后,2#車輛突然從相臨車道變道通過2#線圈,此時,得到一個較大的速度值,誤認為是2#車輛的速度。當然,這是以線圈間距較大和機動車速度較低為前提的。如果線圈間距能夠根據實際道路的通行情況合理設置,一般來說,高速道路可以設置間距稍大(6米至8米),低速道路應該設置間距略小(4米至6米)。那么,來自相臨車道機動車的干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,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。
  總之,如果科學的設置感應線圈,合理的選擇和安裝圖像采集設備,那么,利用感應線圈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,其“監測唯一性”也可以是100%的。
4 利用雷達測速的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
  討論雷達測速型機動車超速監測系統的“監測唯一性”是作者的初衷,也是本文的重點。為了便于理解和討論,先定義兩個名詞如下:
  “速度信號監測區域”:雷達能夠測量到運動物體速度的區域。考慮到交通雷達的特點,當物體以一定的徑向速度(通常>20km/h)運動時,雷達能夠監測到信號的區域。
“取證圖像覆蓋區域”:取證的圖像中能夠反映的實際道路區域。
4.1雷達的常見安裝方式
  目前,雷達的常見安裝方式有:側向安裝、俯視安裝和車載移動方式等。側向安裝方式:通常安裝在高速公路或者高等級公路的中間隔離帶上,雷達安裝高度1.5米至3米,與車輛行駛方向保持15度至30度的夾角;與水平面有一個向下的夾角,通常在10度左右。
俯視安裝方式:通常安裝在龍門架、天橋或者橫桿上,雷達安裝高度5米至6米,與水平面有一個向下15度至30度的夾角。
車載移動式:也就是雷達測速型移動電子警察系統。雷達安裝在車內,基本保持水平或者略向下一點角度,雷達軸線與車輛行駛方向保持一定的夾角,通常在15度至30度之間。
4.2系統的“監測唯一性”指標分析
  首先,分析側向安裝方式。現舉例一種典型的系統安裝如下:選擇波束角度為12度的雷達;雷達安裝高度為3米;與車輛行駛方向的夾角為25度;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向下10度;道路為單向兩車道,單車道寬為3.75米。
  先分析側向雷達的水平監測區域,如圖3所示。在有效的道路區域內,雷達的信號區域至少為7.5米×21.8米。同樣的,在垂直監測區域內,如圖4所示,雷達的信號區域至少為7.5米×42.9米。
  由此可見,如果系統選擇“取證圖像覆蓋區域”不小于7.5米×42.9米的圖像采集設備,并且保證在圖像中能夠清晰分辨機動車類型、車輛號牌號碼等信息。那么,當取證圖片上只有一輛機動車時,其“監測唯一性”是100%的;當取證圖片上有兩輛以上機動車時,除非雷達帶有目標跟蹤功能并能通過分析軟件確定車輛的,一般不能用作機動車超速駕駛的有效證據。
同樣的,分析雷達俯視安裝方式。當系統選擇“取證圖像覆蓋區域”不小于“速度信號監測區域”時,當取證圖片上只有一輛機動車時,其“監測唯一性”是100%的。需要指出的是:有資料表明,當俯視安裝角度較大時,測速精度會受到車輛外形影響,產生較大的誤差。
  最后,分析車載移動式。雷達在安裝時基本保持水平或者略向下一點角度,其水平監測區域往往很大,即使選擇雷達“近態工作模式”(NEAR),其有效監測距離一般也在200米左右。因此,從保證“監測唯一性”角度,可以將雷達軸線與車輛行駛方向保持一定的夾角,以選擇合適的“速度信號監測區域”。需要指出的是:車載移動式往往有交警現場操作,在車流量不大、經人工可以判定其“監測唯一性”為100%的前提下,“取證圖像覆蓋區域”也可以小于“速度信號監測區域”。
  總之,當“速度信號監測區域”不大于“取證圖像覆蓋區域”時,如果忽略系統響應時間,那么,當取證圖片上只有一輛機動車時,其“監測唯一性”是100%的;如果取證圖片上有多輛機動車,除非是帶有目標跟蹤功能的雷達并配合分析軟件可以確定的,或者是經交警現場分析可以判定的,否則,在通常情況下,不能作為機動車超速違法的執法依據。
5 結束語
  有效的遏止超速違法駕駛行為是降低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但是,考慮到超速違法的過程很難取證,如何在保證“監測唯一性”為100%的大前提下,科學、合理的利用各種測速技術為交通管理工作服務,值得大家探討。
參考文獻:
[1] 安福東.機動車的幾種測速方式原理及性能的分析比較[J].警察技術,2003,第3期。
[2] 金同明等.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 297-2001機動車測速儀通用技術條件,2001。
[3] 姜良維等.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/T497-2004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,2004。
[4] STALKER(斯德克)雷達、波希CS R-28雷達、火花ISKRA-1雷達、銅陵藍盾光電子LDR雷達等技術說明書。
版權所有 安徽藍盾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? 2018 皖ICP備17011049號-1 皖公網安備 34070202000048號
百度統計